2025年,农民养老金再涨20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争论和反思?

发布日期:2025-04-13 16:43    点击次数:177

导读

在国务院发布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国家明确提出,2025年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全国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此消息一经公布,瞬间引发了热议。

参考人社部发布的《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末,我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且实际按月领取待遇的人数为17268万。若按照此数据计算,便意味着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额外多支出34.5亿元。

对此,大多数网友普遍认为,通过进一步调整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能够改善广大城乡参保居民尤其是60岁及以上农民晚年生活的经济保障能力,有助于其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提出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农民并没有交社保,凭什么也要增加养老金?那么,农民养老金标准再涨20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争论和反思呢?一文讲清楚。

城乡之间,养老金差距到底有多大?

现阶段,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仍实行不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恰恰也是由于制度层面的差异导致城乡60岁及以上的居民与城镇退休职工相比,基本养老金待遇存在很大差距。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仅仅只有220元左右,部分老农民每个月只能领取100多元,甚至没有养老金,可以说连一袋化肥的钱都不够。

反观城镇职工,体制外的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已经达到3200元左右;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更高,目前也已经达到6300元左右。

相比之下,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回顾过去,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确起步较晚,曾经为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农民,不仅付出了青春,到年老之后甚至无法享受到基础的生活保障。

农民交公粮VS体制内“视同缴费”,这公平吗?

回想起那个贫困的年代,农民不仅要依法、依规交农业税,还有三提五统与提留款等其它各项杂七嘎巴的费用需要缴纳,甚至还要为修路、修桥、修水库充当免费的劳动力。然而,时至今日,每个月只能领取不到200元的养老金,无疑让他们成为制度设计缺陷的受害者。

有人计算过,若将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前农民所缴纳的公粮换算成为现在的市值,至少要超万亿元。但非常遗憾的是,农民交公粮所作出的贡献与交社保却不能够划等号。

不过,反观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之前,他们也没有按月缴纳社保费用,但却可以将连续工龄时间视同为缴费年限,以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养老金待遇。

对此,小编想要替广大农民朋友问一嘴,难道这么做真的没有考虑农民内心的真实感受吗?

农民没有交社保,为啥也要涨养老金?反对声音的背后,究竟藏着哪些利益群体?

一些人之所以反对农民也要涨养老金,无外乎如下2个理由,但每一条似乎都经不起推敲。

第一: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的支出压力

反对的声音认为,让没交社保的农民也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会进一步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国家财政在支出层面的压力。笔者倒是认为,这种说法在面对“国家对外援助”和“免除他国债务”时显得尤其不合时宜,难道说,咱老农民的晚年生活就不应该更好的保障吗?

第二:农民通过生产劳动,足以保障生活

提出这个理由的,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如今,农民种植一亩地能赚多少钱?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仔细算过这笔账。以小编老家为例,扣除农药、化肥、机械以及人工成本之后,每亩地一季的收入仅仅只有200~300元,试问农民如何通过生产劳动来保障生活?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退化,上了岁数的农民即便再想种地,恐怕也早力不从心。

所以,有全国人大代表便提议将农民曾经缴纳公粮的“农龄”时间算作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以通过延长其缴费年限的方式来提高60岁后养老金的水平,进而更好保障晚年生活。

要想缩小城乡之间的养老金差距,要算好“3笔账”

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进一步缩小职工和农民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呢?首先需要算好3笔账。

第一笔:历史账

长期以来,农民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国家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时,号召农民工进城,农民义无反顾背井离乡,不怕脏、不怕累,用较低的工资水平换来城市的高楼大厦和工业化发展,可以说农民心甘情愿用“剪刀差”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第二笔:现实账

上文提到,农村老人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只有220元,远远不及在城市退休的企业职工和体制内干部。在这一现状下,农村老人普遍遭遇养老保障不足、看不起病等一系列的难题,而反观城市退休人员,不仅养老金待遇水平高,还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待遇。所以,对于现实我们也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制定政策时千万不要忽略两者的差距。

第三笔:未来账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预计到203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将达到4亿左右的规模,而这其中农村老人又占据大多数。所以,在城乡养老金待遇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一大“隐患”的背景下,若不能够尽快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水平,那么未来城乡之间的社会矛盾很可能会对养老保障制度构成威胁,甚至影响经济平稳发展。

结语

最后,笔者想要表达的是,2025年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全国最低发放标准再提高20元,不仅体现出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照顾,同时也是养老金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标志。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民曾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通过提高养老金水平的方式来“反哺”农民其实也是理所应当,毕竟在晚年生活经济保障能力不足的现状下,国家也的确应该让每一位农民在年老之后都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另外,实现养老金制度的公平和公正,不应该仅仅只着眼于“城里人”,更应该兼顾到农村老人的真实生活现状,让曾经为国家发展付出过汗水、劳动和做出牺牲的农民也能暖暖心。

如果屏幕前的你,也认同小编的观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让更多人能够关注到农村的养老难题。同时,也希望我们一起为建设更加公平、平等的养老金制度加油、努力。#图文打卡计划#